English

“金边工程”

1999-08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特约通讯员 周萍 我有话说

择校,在当今已不再是新话题。在同类学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,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所较好的学校而不惜四处奔波。而在常州,城郊“小升初”学生的父母,如今这种情况消失了。家长说:“这是‘金边工程’给我们带来的。”

八十年代末,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,常州市和许多城市一样,在城区周边和新区相继建成了8所中学,以方便居民子女就近入学。但是,许多家长因这些学校建校时间短,师资配备相对薄弱,教学设备简陋,宁可舍近求远、花费巨资为子女选择市区的“热门学校”。由此造成城区周边中学的生源严重不足,而市区热门学校生源爆满不堪压力,并引发了择校收费等社会现象。

面对学生家长们焦虑的眼神,面对“热门”学校拥挤的人流,常州市教委一班人心情难以平静。教委主任汪鹤鸣指出,“‘普九’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难题,但并没有解决教育的公平性。薄弱学校不解决,教育的公平性就不能体现,教育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!”于是,1992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下,一个名为“金边工程”的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的计划开始实施了。所谓“金边工程”,就是通过政府行为,采用重点经费投入等多种扶持政策和手段,加强城郊结合部一些相对薄弱初中的建设,使之缩小与市中心一些名校、老校的差距。

经过近八年的不懈努力,“金边工程”已然金光闪熠。往日生源不足的城区周边中学,如今班上人数饱和,校园面貌焕然一新。新村内居住的学生已基本达到就近入学。这些学校近三年来升级率都在90%以上,会考一次合格率接近95%,超过市区初中平均水平。

常州市教委的主要做法是:

一、大力加强周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。从1992年起,市教委先后从市区和外地选调了27位精通业务又善于管理的校长和上百名比较优秀的教师,到城区周边学校和新村学校任职。同时按照国家规定,坚持对校长和在职教师进行规范化分层次全员培训,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能力。通过“百名高师带青师”、“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”等活动,加快这些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。

二、加强教育投入,加快办学条件改善。学校的物质条件,包括场地、校舍、设施、设备和图书等是办好学校的基本保证。为了加快周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,市教委着力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,近年来先后从教育附加及其他统筹费中安排400多万元,用于8所学校的硬件建设。资金到位,面貌骤变。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图书馆、体育馆、运动场、多媒体专用教室等,实现了“三机”“一幕”进教室。亭台连廊,假山喷泉,草坪花园,学校环境整洁优美,面貌焕然一新。例如,仅26中改造就投入500余万元;丽华中学改建17个项目共注入资金360万元;与翠竹新村配套的翠竹中学1997年9月开始建设,至今已办建有教学行政楼、实验图书楼、艺体楼、田径场、体育馆、师生餐厅、教工宿舍以及10余个专用教室,设施齐全、环境优雅。8所学校的条件装备,有不少已处于全市领先水平。

三、改革初中招生制度,改善周边学校的生源状况。市教委在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的同时,根据省教委的有关规定,积极改革初中招生制度。一方面,规定毕业小学生只要通过毕业统考,便可就近进入初中;另一方面对市区一些热点初中,从计划上严格限定其择校生比例并逐年减少,1998年市区择校生减至8个班,在整个小学毕业生中仅占很小比例,保证了周边学校一些好的生源不流失。1998年清潭中学为0.18%,八中为0.09%,8校平均低于全市0.44%的平均流失率,大大低于省现代化学校验收规定的流失率不超过1%的标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